徐佳辉——躬身入局,挺膺负责
徐佳辉,材料加工
2019
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建军教授和黄亮教授,主要从事铝锂合金电磁成形工艺研究。已在
TOP
期刊如
J. Mater. Process. Technol.(JMPT), Mater. Charact.(MC), J. Alloy. Compd.(JAC)
等发表
10
篇一作学术论文,获得
4
项授权发明专利。曾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研究院技术创新基金一项,作为核心成员先后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及其他横向项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
次,并做口头汇报。曾担任校博士生会主席、党支部书记,获得三好研究生标兵、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
“感受学术钻研的乐趣和成就感”
回忆起选择读博的历程,徐佳辉表示一开始仅仅是有初步的想法,但是当时对自己是否能深入钻研以及适应读博节奏还是存疑的,因此并未选择直博而是选择了学硕。但在之后的科研过程中,刚好赶上项目攻坚克难的阶段,在导师和师兄的指导下,徐家辉经历了快速上手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了学术钻研的乐趣和成就感,并激发了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同时切身体会到这种状态自己能够适应,因此选择了硕转博,继续电磁成形的研究。
“快节奏、充实的读博生活”
谈及读博的感触,徐佳辉表示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节奏快、充实。读博初期,导师经常和他强调:要抓紧跨过文献关,跟上师兄们的步伐一起奔跑,有问题随时来找他。因此课题组当时就形成了一种快速奔跑,快速出成果的好氛围。每当有新的实验进展,都能很快找到师兄或者导师讨论,然后快速推进研究。总体来看,徐佳辉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赶上了课题组快速发展的好时期,在每天的快节奏和充实的科研生活中,自身得到了很快的成长。
“全方面发展”
在被问及为获得三好研究生标兵这项荣誉做出了哪些努力时,徐佳辉表示与其说为某个具体荣誉努力,他觉得更合适的说法是为成长而努力。在读博期间,徐佳辉为自己定下一个朴素的目标,就是要全方位的发展,在聚焦科研主业的同时,多参加一些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其实回想起来,参加的很多活动都没有在加分细则里面,但是我依旧还是很乐意去参加。因为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收获幸福感。当然,积累到高年级,能收获一些荣誉可能也算一种天道酬勤吧。”
“科研小tips”
最后徐佳辉为师弟师妹分享了他认为在科研上很实用的两个小技巧。第一点是要巧用文献整理软件的整理功能和笔记功能。阅读大量文献是做好科研的基础。但是阅读文献能否有效吸收,将决定能否早日产出科研成果。在读博经历中,徐佳辉觉得最有用的点就是文献的整理和笔记。因为单纯的去看海量的文献,是“输入”,很容易脑子一片浆糊,感觉什么都看了,又感觉什么都忘了。只有在不断整理和做笔记的过程中,将某一篇文献的要点进行凝练,然后思考应该归类到哪里。经过这样不断的“输出”,不断吸收,坚持几周以后就会发现,之前看过的文献都串起来了,形成了完整知识体系。他表示,“请相信时间的力量,这是文献知识串联的催化剂。”
“管理预期,适当地调低科研占比”
第二点是心态方面,要管理好预期,适当地调低科研占比。科研在很多情况下,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实验失败可能不仅仅是方法论上的问题。例如要在TEM上观察(110)晶面上的纳米级T1析出相,要求很正的带轴,然而晶粒的取向本身就是随机的。有时恰好碰上很正的带轴,实验马上成功,但有时找了很久都找不到,需要调带轴,非常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调到很正。因此在规划实验的过程中,要允许自己实验失败,适当降低自己的成功预期,用足够的实验数量来消除客观存在的随机性。在实验失败时,要适当的调低科研的占比,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别处。运动放松的过程中,闲聊的时候,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新想法。因此管理好预期,适当的调低科研占比,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徐佳辉做到了。他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创造出了发表10篇一作学术论文,获得4项授权发明专利的优异成绩。最后,徐佳辉学长祝愿师弟师妹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科研节奏和朴素目标,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