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建峰 摄影 饶伟 编辑 黄怡)为促进材料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新型研究生培养及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10月16日全天在先进制造大楼西楼A308和C306成功举办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14级优秀博士生的答辩。吴丰顺、柳玉起、王桂兰、余圣甫、蒲健、常海欣、李芳芳、袁利霞以及曾大文等10位教授担任本次答辩的评委。
经过前期的个人申报和学院初审,材料加工专业共有7名博士和11名硕士候选人入围国家奖学金的答辩环节,5名博士入围优秀博士学业奖学金的答辩环节;材料学专业则分别有7名博士和5名硕士参加国家奖学金答辩,有8名博士参加优秀博士生学业奖学金的答辩。答辩会场由院研究生会的同学主持、记录和统分。
早上8点15分,两个答辩会场的候选人陆续到达现场,并抽签决定答辩顺序。8点30分,材料加工专业国奖答辩正式开始。汪敏博士的个人展示中拉开了答辩的序幕,他主要对自己的博士课题进行了介绍,陈述了选题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自己的研究工作。其后,材料加工专业的韩昌俊、许翔、曹流、刘清、杨雄和陈安南博士依次进行了答辩。他们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评委老师们也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整场答辩会气氛热烈,掌声不断,高潮迭起。上午9点,材料学专场的答辩正式开始。第一位候选人是郭雁鹏博士,她主要展示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阐述了锂离子电池向锂金属电池转变的必要性。之后,沈王强、吴剑芳、周志伟、万忞、李俊和刘浪等几位博士依次完成了答辩。答辩候选人在个人风采展示之后,还限时回答了来自评委老师的问题。
国奖答辩之后,材料加工专业和材料学专业的14级优秀博士答辩分别在两个会场进行。材料加工专业的汪敏、韩昌俊、柳桑、王道宽和李冰博士以及材料学专业的吴剑芳、王如星、岳松涛、周楠、蒋越星、陶宏伟、金俊玲和李矜博士从科研工作、学生工作、爱好特长等多方面展示了自己的优势,研究内容涉及多孔材料、能源材料和复合材料。整个过程答辩者们都热情洋溢,前来观看的同学也都对优秀博士们的研究内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下午14点硕士国奖答辩正式开始,材料加工专业的11名硕士和4名工程硕士在A308会场答辩;6名材料学硕士在C306会场答辩。候选人们结合精心制作的ppt展示了自己在专业学习、科研成果、工作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除了科研之外,研究生还有自己的“诗和远方”——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充分体现了候选人的风采。
整个答辩历时八小时,经过评委打分,当场评审吴剑芳、李俊、汪敏、韩昌骏等10名博士荣获博士国家奖学金;彭子凌、苏真和肖欢等13名硕士获得硕士国家奖学金;金俊玲、陶宏伟、周楠、王如星等博士荣获14级优秀博士生学业奖学金。最后,院研究生工作组组长王曦老师对本次答辩进行了总结,表达了对评委老师的感谢和对所有同学的祝福。本次答辩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